對故鄉土地的疼惜,化為推動池上米的力量—賴永松
「要取得池上米認證標章,我們的農民先要來參加18小時的教育訓練,然後填寫田間栽培管理紀錄簿,從整地插秧開始逐步做登記,收割後將樣本送到協會,通過協會稻穀容重量及白米食味值檢測檢測後,才可以貼上池上鄉公所發的池上米商標…」午后,池上鄉池潭源流協進會辦公室內,現任理事長賴永松先生鉅細靡遺的解釋著整個池上米認證標章的作業流程,辦公室外靜謐悠閒的鄉間氣息使得時間彷彿也趨緩下來,賴永松條理分明的講解是唯一將這裡緩慢步調拉向前衝的動力,也是我抵達池上鄉之後唯一又把我帶回明快氛圍裡的人。
◎池上米商標認證 從填寫生產紀錄開始
說起整個池上米商標註冊過程,賴永松像是翻開筆記本似的一一細數。91年池上鄉地方人士有鑑於市售池上米80%皆非池上鄉所生產,且品質良莠不齊影響了真正池上米之信譽,因此向智慧財產局申請「池上米」註冊商標,卻在公告期間引發其他米商抗議而受阻,於是地方人士研商以「池上鄉徽」作為產地証明,由池潭源流協進會辦理「池上米」驗証管理工作。然而真正摒除池上米名稱濫用,在92年10月池上鄉公所引用WTO地理標示規定,池上米符合「產品特性來自於該地理來源」,終於通過池上米商標屬於池上鄉公所,成為台灣第一個符合WTO地理標示規定的商品。
「教育農民的過程中,最大困難就是要他們做田間栽培管理紀錄簿,我們農民大部分上了年紀,幾乎都不會使用電腦,甚至有些人不會寫字,要他們填寫生產步驟真的是很困難…」那又要怎麼確實做出田間栽培管理紀錄簿呢?賴永松微笑指著協會裡正在忙著整理資料的工作人員,「只好請農民買了秧苗或是藥劑之後,把貨單或是直接把瓶子拿來這裡,由工作人員幫忙紀錄。」他將桌上一張張農民建檔的資料卡拿給我看,上面詳實寫著每位農民的基本資料以及一包稻穀樣本。
◎以質計價 教育農民提升池上米
消費者最關心的品質問題又該如何把關?賴永松除了替農民上課外,更帶著協會做起稻米比賽,開創以品質優劣來決定收購價格創舉,「後來我們幫農民上課時,就漸漸發現農民討論的不再是你家這次收割幾斤,而是互相比較每家稻米的容重量、食味值,因為品質優良才可以賣到好價錢…」賴永松拿出稻米比賽規範解釋,強調他們要做的就是「以質計價,而不再是以量計價」。
就是因為池潭源流一直以來都在教育著農民做「田間栽培管理紀錄」,因此當一年多以前政府推動「產銷履歷制度」,池上鄉農民早就熟悉生產紀錄這套模式,也因為藉著生產紀錄提升了稻米品質,成功渡過WTO帶給國內農業衝擊,甚至池上米連續三屆獲得全國米冠軍,還外銷日本且深受歡迎。如今,國內許多學者以及業者紛紛來到池上鄉池潭源流協進會,想要觀摩學習池上米成功提升品質的作業模式,而這一切,賴永松居功厥偉。
◎對故鄉土地感情 化為推動池上米力量
賴永松對於池上鄉農民的疼惜,不禁讓人猜測他是池上農家子弟出身,他笑言家中確實有長輩務農,不過他本身大學時期念的卻是物理,畢業後回到故鄉擔任國中生物老師,直到現在。平時忙著學校工作,課餘或是假日才能替農民服務,問他為何一個國中老師卻對推動池上米品質提升有著如斯熱忱,他流露了整個採訪過程中少見的感性:「對地方有感情,想要保護這片土地,不能看到池上米的優勢漸漸沒落…」
池上米的成功,讓許多離家工作的鄉親興起了返家耕田念頭,賴永松樂見其成,畢竟老一輩的農民漸漸凋零,很快就會面臨斷層,若有中壯年鄉民願意銜接,才能讓池上米的好永不間斷,就如他所說:「對地方有感情,想要保護這片土地。」也希望這份熱忱與用心能夠召喚鄉親返鄉盡一份心力,只要看見池上米永遠飄香,就是他和所有農民最好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