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間瑞峰茶葉產銷班的推手─陳錦昌
在名間鄉赤水村的瑞峰茗茶辦公室裡,負責人陳錦昌泡了一種蜜香濃厚的茶款待,我問他這是什麼茶?他說是金玉,是他開始種茶第五年時,在茶園裡發現的變種。他用傳統發酵法試製,發現熟香濃厚,因此成為目前產銷班的特色茶葉,更是當紅的熱賣商品。
◎ 種茶、品茶、製茶、審茶、賣茶 一手包辦
其實對於23歲便投入葉業的陳錦昌來說,金玉茶的研發只是他一生投注於茶業的初步成績。在二十五年的茶業經歷中,他從茶園田間管理、茶葉品評、茶葉烘焙到銷售都一手包辦,也都作出響亮的成績;民國71年,正是名間茶達到極盛之時,當時才23歲的陳錦昌便成立瑞峰茗茶;民國74年,成立連鎖茶業門市;民國75年,受茶改場吳振鐸博士賞識,擔任名間鄉農會優良茶比賽的評審;民國76年,他在俗稱二七仔的金萱茶茶園裡面辨識出變異茶,其後歷經繁植,這個茶種便被他命名為金玉茶;其後,陳錦昌又從烏龍茶系裡培育出新品種茶,名為金霧;民國85年,瑞峰茗茶開始在量販店、百貨公司設櫃上架。目前的他,同時也擔任名間弓鞋國小茶藝社的指導老師,教導小朋友們泡茶。
從一連串的種茶、評茶、茶葉銷售的經歷中,陳錦昌不僅思索著名間茶的出路,也打闖出一番亮眼的成績。此外,他也重視農藥濫用的問題,自民國87年時,瑞峰產銷班著手開始控制農藥殘留問題,因此獲得吉園圃的安全認證,他說種茶和作茶是良心事業,一定得注意產品的安全性。
◎ 茶葉生產過程透明化
94年時,瑞峰產銷班中原本的15個班員中,有10個人投入參加農委會所推動的生產履歷。陳錦昌說,在名間茶區從事生產履歷是全台灣茶區中最勇敢的,因為生產履歷上頭都清楚標示著生產地點,這對於名間茶區來講,是極為不利的;因為名間鄉的松柏坑茶在一面向高山看齊的茶葉市場潮流中,被視為是廉價的「剪仔茶」(機採茶)、「害仔茶」(低級茶),將生產地透明化,對於「產地決定價格」的台灣烏龍茶市場來說,是一大挑戰。陳錦昌提到,雖然在推動的第一年看不出什麼效果,但近一年來,經過不斷的調整和配合,銷售額已有顯著升騰。
在採訪時,陳錦昌還提到一個農委會推動的茶葉產銷關係—「廠農合作」,亦即茶農和製茶廠合作,由製茶場那端管理農民的生產履歷,再由製茶廠交出毛茶統一由產銷班的名義銷售。在整個產銷班參加生產履歷制度的過程中,也遇到一些電腦操作上的小問題,比如條碼印刷、上傳不順等,他向輔導單位—台灣農產流通顧問有限公司的黃藝一組長求助,黃藝一也竭盡全力幫忙。
陳錦昌說,除了過程中這些操作的小問題,透過生產履歷將生產透明化,不僅不會降低名間茶的價值感,反而建立起消費者對於產品的信心,讓產品可以大方的呈現在所有人面前,為了讓更多人知道產品的優點和好處,瑞豐產銷班將會持續地藉此建立與消費者的良好關係。